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功能区某企业带着一面写有“热情高效专业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锦旗,送到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松山湖功能区直属分局(以下简称松山湖分局),为审批部门的高质量审批服务表示感谢及点赞。
近年来,面对快速增长的项目落地发展需求,松山湖分局多措并举,强化对企服务职能,创新提升环评效率与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审批业务数量激增30倍
接连响起的电话铃声,频繁弹出的微信群消息,往返松山湖企业、东莞市区部门奔跑.......这是松山湖分局审批股的日常工作。
“环评审批是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步。我们预估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而评估其能否入驻园区,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审批股股长叶润裘在松山湖分局工作了十多年,见证松山湖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清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为深化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自2020年10月起,松山湖分局承接松山湖功能区范围内市一级的审批业务,负责承办松山湖功能区“一园九镇”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业务咨询、行政审批工作,以及松山湖园区辐射类审批、强制清洁生产、环境统计、排污权储备等业务。
审批权限下放,业务审核数量提升近30倍,松山湖分局严格对照审批要求,确保审批结果的公正性和严谨性。同时,创新使用视频会议方式召开项目审查会议,提高项目审查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决策过程可追溯。
今年以来,松山湖分局共组织视频会议30余次,协助企业提高环评和排污许可证质量,加快企业的报批进度;会同松山湖功能区相关生态环境分局现场踏勘16次,解决企业环境管理遇到的问题;制定《松山湖功能区国家排污许可证企业填写要点》手册,录制《排污许可证(延续)申请操作指南》演示视频,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服务。
“松山湖分局主动提供服务,协助我们理顺环保手续,以热情、高效和专业的态度帮助我们顺利推进项目,其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让我们钦佩和感激。”送来锦旗的企业代表说。
半年审批重大项目29个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今年3月,东莞市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动工仪式在松山湖天域半导体项目现场举行,首批动工的6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420亿元,吹响踏“春”提速拼经济的奋进号角。
松山湖分局主动靠前服务,早在项目拿地前,就实地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结合产业排污特点,对企业的环评审批加强帮扶指导。松山湖天域半导体项目环评技术评估一次性通过环评审批,相比预期提前一个月完成。
“真正做到了服务跟着需求走。”谈及松山湖分局环评审批机制,松山湖天域半导体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认可,并指出线上对接、编审同步的快捷模式,大大节省了审批时间和成本,间接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目前,松山湖功能区正处于高水平发展阶段,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持续落地。松山湖分局协调多方召开视频会议,高效提升园区企业环评质量和通过率;畅通咨询途径,通过电话及邮箱有效解决咨询问题上千个;录制排污许可证申报演示视频,及时为排污单位答疑解惑......
据统计,松山湖功能区2023年1至6月已审批或备案项目29个,审批流程提速优化助力重大项目“轻车快马”跑起来。
力促经济与生态双丰收
今年六五环境日,位于松山湖功能区的松木山水库荣获“东莞市美丽河湖”称号。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丽生态,离不开生态环境部门坚守生态环境准入关。松山湖分局为园区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强化监管指导,推动园区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频共振。
“环评编写要求企业委托专业的环评单位,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评估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但环评单位编制的环评文本可能出现质量参差不齐、与企业事实有所不符的情况。”叶润裘表示,针对这一情况,松山湖分局定期组织召开技术评估单位交流座谈会,及时传达政策要求,研究遇到的技术评估共性问题,推动整合不同技术单位的评估意见,实现审批标准全统一,确保审批结果公正严谨。
项目落地后,松山湖分局全流程监管,对项目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尤其是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落实情况和施工人员管理情况,督导企业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项目投产后,松山湖分局定期走访企业,并开展“一对一”环保体检,通过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今年以来,松山湖分局对蓝思科技、中图半导体、漫步者、生益科技等企业开展环保体检37次。
此外,2023年许多企业排污许可证即将到期,需要延续排污许可证。由于不熟悉办理流程、排放标准、填报技术要求等因素,部分企业感到申报工作困难重重。“我们已提前谋划和做好准备,与松山湖功能区各生态环境分局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排污许可证延续工作。”叶润裘说。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