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双向不透明”为“阳光操作”,南通经验获肯定

来源:自然生态环境调查网    作者:周朝晖 张园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7-11    

  既保护匿名举报人的合法权利,又畅通渠道及时告知对信访件的处理结果,江苏省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对生态环境匿名举报件回复分类处理试点评估表明,南通市的这一做法,从回应群众关切出发,架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增加了群众信任感,试点成效明显,值得学习、推广、借鉴。在6月29日召开的江苏省生态环境信访“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试点现场会上,南通市在江苏省率先推行的这一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

  过去,匿名举报人向生态环境部门投诉的一些信访件,虽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但由于举报人采取的是匿名方式,导致事件处理完毕,承办人员却因为没有举报人有效联系方式,无法及时回复告知。如此,匿名举报人不但不能实时了解信访件办理结果,甚至还会在事后产生不必要误会。

  那么,如何解决“双向不透明”这一弊端呢?对此,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的做法是,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匿名举报件定期通过网络主动公开调处情况,以主动公开代替信访回复,实现信访事项调查处理闭环;增添环境信访答复“渠道”,方便人民群众对“类似环境信访问题”处理有进一步了解,大大减少“重复访”“越级访”发生,从根源、本质上压降环境信访总量。

  2022年9月,一位举报人匿名反映如皋市搬经镇高明老供销社有一家做喷漆喷涂的企业手续不全、污染环境。接到交办单后,如皋生态环境局执法三局立即前往调查,发现该加工点喷塑固化项目未经环评审批擅自投入生产,责成其立即停产,并对该加工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2023年2月该加工点关闭,完成“两断三清”。因无举报人联系方式,如皋生态环境局将信访件处理情况在网上公示,完成处理闭环,社会影响良好。

  “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回应群众关切是生态环境人不懈的追求。”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晓勤表示,该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进一步创新生态环境信访处理方式、方法,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打造 “南通样板”,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改进、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提供经验参考。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