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断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立足本源担当,聚焦监测主业进一步梳理总结经验做法,建章立制谱写监测垂改新篇章。
扛起主责,健全环保责任机制。宣州区强化责任担当、健全责任机制就具体体现为全面推行 “清单制+责任制”,简而言之,就是要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列出清单才能权责分明,挂图作战才会功过清晰,从而避免 “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现象出现。宣州区根据《2023年宣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当前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把责任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头。同时,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照工作进度,排兵布阵、扎实推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根据“2023年宣城市市直单位百名科长‘五比五评’活动”要求,执法监测站接受年中检查考核完成阶段性考核目标任务,以考评为动力,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努力把各项工作干成一流、做到极致。
聚焦主业,夯实监测能力水平。宣州区以执法监测站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挖掘潜力优势,持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夯实环境监测业务基础,发挥环境监管“耳目”作用。随着生态环境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于环境执法管理的职能定位更加凸显。宣州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织密污染源监控网,全面推进污染源执法监测与自行监测深度融合,截至10月中旬完成辖区18家排污许可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源执法监测及自行监测现场检查工作,提升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和管理效能。同步推进饮用水安全、地表水安全监测,优化手工监测自动监测协同跟进,三季度已对辖区22处饮用水源地及17个地表水质断面开展全项目指标例行监测,同时加强区域水质自动站巡查工作,杜绝干扰、破坏水质自动站正常运行的违法行为,全面精准掌握区内河流水质状况,推进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谱写新篇,测管联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与监测协调联动机制建设,作为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宣州区积极响应“测法联动”协同机制、树牢监测向执法延伸、执法向监测融入的总基调,坚持监测执法双轮驱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执法大队与监测站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解决执法监测联合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事前沟通、事中配合、事后会商,构建灵活密切高效的工作方式,更好为环境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截至目前,全局54名在编人员取得执法证件,持证率达100%。在执法岗位普及采样上岗证,24名在岗执法人员取得采样上岗证,持证率达44.0%。推动执法岗位、监测岗位双向持证,两岗中28名正式在编人员双向持证,持证率达52%。业务能力的互通提升强化了测管协同配合,同时一员多证、一员多能也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形成较为稳定的“测管联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