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1234”党建工作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组建“一个生态文明宣讲团”
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保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力,倡导党员干部人人都是宣传员的理念,组建了“一个生态文明宣讲团”,走进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走进各类学校、社区和企事业等单位,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根基。编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摘编》,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
同时,结合六五环境日和全国生态日等关键时间节点,邀请从事长江大保护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开展宣讲活动,用鲜活生动的长江保护故事,让人民群众加深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了解,也感受到保护长江的重大责任。用好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自然科普、博物讲堂等研学活动,营造人人关心长江、人人保护长江的良好氛围。
打造“总分两套党建品牌”
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高度重视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在全市系统打造了“党旗护绿 生态惠民”1个市级党建总品牌,各派出局创建了“茉莉花开·红映两山”“红梅向党·勇毅向上”等14个子党建品牌。通过“总分两套党建品牌”的打造,形成了“1+14”党建品牌集群,为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高质量发展立起了引航标杆。几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党建品牌集群建设和引领,局系统先后有5家单位(处室)相关项目入选全市“共学攻坚6040”重点培育项目。
锻造“合力攻坚三支队伍”
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组建了“普法宣传队”“攻坚突击队”“助企服务队”三支党员队伍,努力打造南京“清水绿岸示范段”。
普法宣传队不断深化企业法治宣传工作,常态化推进“送法入企”等活动,助力企业完善依法治理结构、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今年以来,为南京“两钢四化”等企业送法规送政策共出动40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0余册,共解决问题100余个。
攻坚突击队把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作为长江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以案促改,狠抓国家和省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通过源头减排、强化污染治理修复等举措,持续提升临江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通过抓住入江支流整治和长效管护两个关键环节、实行长江生态保护“一把手”责任制等多种手段,实现了流域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助企服务队持续推进沿江产业绿色转型、岸线功能调整优化。针对“化工围江”导致的污染问题,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华丽转身,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产城融合等新型产业。截至目前,累计清退长江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比例从66.2%提高到80.3%。
实现“党建四个深度融合”
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以“党建四个深度融合”,点燃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引擎。
一是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双轮驱动”,探索“党建+”模式,推动构建“双循环”机制,全面铺开“共学共建”。组织基层党支部广泛与长江南京段梅山钢铁、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重点企业和问题比较多的企业开展结对共建,切实将“党建红”融入“生态绿”,至目前共结成共建对子44个。
二是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为企业办事提速、为企业治污疏堵、为企业发展解难、为企业管理加码。通过认真落实领导包案下访等制度、开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等系列举措,推动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今年以来,全市44个省重大项目中,除12个为储备项目外,31个项目已完成环评手续,完成率96.8%。“效能榜”中涉企投诉解决率为100%,首次办结满意率100%。
三是与生态环保铁军建设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生态环保铁军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污染防治攻坚先进典型,先后涌现了劳模典型、“最美环保人”等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四是与纪检监督深度融合。率先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制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建立与案件数量相挂钩的分级考评和奖惩刚性机制等制度机制。以纪检监督的重拳出击,融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溧水大气专项等重点问题“室组地联动”专项监督之中,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长江大保护作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