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慢点,往下落落,看看这片草丛的位置……嗯,没问题,继续走。”
“这旁边是么?闲置的院落吗?飞过去看看!”
“前边有家企业,等我挂上采样器,飞过去测一下。”
……
11月23日,寒流来袭,北风呼啸,气温骤降至零下6℃。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以下简称汶上县分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张涛带队,顶着凛冽的寒风,对辖区西北区域开展无人机巡查,重点查看闲置院落是否存在不明固废堆存、河道两边是否有不明排污口、企业高空排放源等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执法监测联动,先后飞巡闲置院落50余个,重点流域河道累计80余公里,发现问题隐患10余个,均已全部清查处理。”张涛对记者说。
开展无人机巡查,是汶上县分局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推进依法科学精准治污的重要一环。
汶上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介绍,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汶上县分局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行动,聚力提升执法监管水平、为企服务能力和为民办事效率,重点打击影响环境质量改善、影响群众幸福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促进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实战实训,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感谢县生态环境部门的信任和认可,我们将全力为生态环境执法实战实训工作提供支持和便利,同时持续强化大气、水、危废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不久前,汶上县分局生态环境执法实战实训基地落户圣元环保电力公司,公司运营总监汪新阔接过牌匾,激动不已。
生态环境执法实战实训基地的设立,为汶上县分局提供了实战练兵平台。
李伟介绍,汶上县分局将依托实战实训基地,秉持“政企携手”合作共赢原则,发挥1+1>2协同效应,通过设置理论培训、实操演练、新装备应用等实训内容,充分发挥实战实训效能。
“我们将聚焦执法监管重点内容,把教学搬到一线,把现场作为课堂,让实训更加贴近执法岗位需求,有效建立环境执法部门与企业间互相学习、彼此交流、共同提高的‘成长平台’,真正实现环境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和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双促进、共提升。”李伟说。
近年来,汶上县分局在制度层面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坚持日常执法监管与双随机检查相结合,将建设项目、排污许可、涉水气固危废等全部纳入,确保监管不漏项。充分利用无人机、走航监测车、在线监控、用电监管、各类便携式检测仪器和智慧环保监管平台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和环境执法精准度。
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积极落实执法规范性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执法记录仪、摄像机等工具,对执法过程进行全过程记录,同时在移动执法系统、双随机系统等上传公示,确保环境处罚权力按照法定轨迹运行。
对偷排偷放、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等环境违法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依法严肃查处,对涉嫌环境犯罪的单位或个人,一律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为进一步充实环境监管力量,汶上县分局招聘环境监管网格员32名,派驻乡镇街道环保站,辅助乡镇开展环保监管工作。利用集中培训、工作例会等时机,理清基层环保工作站职责任务,明确定位其“桥头堡”“观察哨”作用。采取授课辅导、交叉互查、现场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作站人员能力素质。
“我们每月召开一次环保工作站工作例会,总结当月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月重点工作任务,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基层落到实处。严格落实问题交办制度,将日常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镇街环保工作站或者联合办理;在办理群众投诉举报信访件时,镇街环保工作站人员配合参与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工作,既压实基层责任,又能推进问题更快解决。”汶上县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勇对记者说。
暖心帮扶,提升为企服务能力
“非常感谢环保执法人员帮我们找到了在线数据异常的原因,经过第三方公司对CEMS管路的清理维护,目前在线监测数据已恢复正常。”在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电厂,发电技术科负责人李威高兴地说。
据了解,阳城电厂是汶上县一家国有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承担着全县居民冬季供暖的重任。多年来,企业一直很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废气超低排放标准。但今年进入供暖季后,机组锅炉在线自动监测数据频繁出现异常,烟气浓度值明显异常波动,这让李威急得直挠头。
汶上县分局环境执法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开展帮扶行动,从燃料性质、锅炉工况、炉温、氧含量、脱硫脱硝剂以及治污设施状况等一路查下来,都没发现问题。

“治污设施运转正常,但数据频繁异常,是不是监测设施出了故障?”执法人员并没有放弃,又联系了在线运维公司派员前来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最终在烟气CEMS站房内发现了症结所在。
原来,阳城电厂使用的非分散红外分析仪,设备使用年限已较长,且CEMS烟气管路出现了铵盐结晶的情况,易对烟气监测造成影响。执法人员当即建议使用磷酸清洗CEMS烟气管路,并根据锅炉工况调整磷酸滴定装置磷酸使用量,关注脱硝状况,降低氨逃逸浓度,加强CEMS运维,确保在线监测设施正常运行。
“病灶”找到了,难题迎刃而解。“下一步,公司计划投资50余万元,购置一套新分析仪,保障在线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履行好企业环保责任。”李威说。
环境执法帮扶是督促引领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汶上县分局高度重视助企帮扶服务工作,用好正面清单、非现场执法、差异化执法和环境信用修复等手段方式,努力为守法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汶上县全面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将全县符合条件的15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中,通过清单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对纳入清单的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日常以非现场的方式开展监管;对涉及环境违法的,依法从严查处,从正面清单内删除。
近年来,汶上县有多家企业因未及时修复环境信用,在办理银行贷款融资、高新技术企业年审和参加招投标时受限。
对此,汶上县分局紧盯企业信用修复,在下达执法文书的同时,附带环境信用评价修复告知书,明确告知企业环境信用修复的途径和方式。对于已履行行政处罚要求,未主动修复环境信用的企业,环境执法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主动上门提醒的方式,督促企业及时修复以免造成不利影响。
汶上县分局还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进企业、到一线调研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建设项目和污染治理工程现场,宣传环保政策、法律法规、排放标准,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帮扶发现问题隐患,督促引领整改提升。
今年以来,汶上县分局先后派出执法帮扶人员900余人次,帮扶检查企业300余家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和隐患80余个,目前问题和诉求已全部协助企业一一解决,有力提升了辖区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提前介入,提升为民办事效率
“喂,是生态环境局么?向你们反映个问题,我们这边晚上空气中老是有异味……你们能来看看么?”“好的,我们现在就过去了解下情况。”
晚上7点多,汶上县分局执法大队信访科科长胡相平刚把手头的信访问题回复完毕,正准备回家吃饭,电话铃声突然又响了起来。
放下电话,胡相平就和同事赶往现场。经过一番排查核实,原来是周边一企业生产时,车间门窗经常不关闭,导致出现异味无组织排放的情况。执法人员立即现场取证,并督导企业立行立改,将该企业纳入今后的日常巡查检查重点企业名录。
得知生态环境部门连夜查处了环境问题,信访人连声称赞:“你们这为民办事的效率真的很高,感谢你们!”
异味扰民要查要管,“达标”扰民也得想办法解决。
今年3月,汶上县现代公馆小区的杨先生反映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的某企业噪声严重,对小区部分居民住户产生影响,虽多次与企业交涉仍未解决问题。
经核查,噪声系企业生产车间排风扇引风机产生,现场噪声经检测符合有关标准,但噪声扰民的情况又确实存在。执法人员与企业负责人深入沟通交流,最终协调企业在引风机排放口处安装了消音装置,彻底解决了噪声扰民的问题。
张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们始终以群众信访无小事为原则,坚持信访问题导向促监管的工作理念,按照‘接访—受理—处理—回复—复查’的闭环工作模式,确保信访案件办理质量,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努力提升群众信访满意度。”
同时,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从单方面被动接访处理问题扩展到主动寻找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园区与居民区相交界的区域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易引发信访的环境问题,直接督促企业整改提升。
“通过主动寻找、化解信访隐患问题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辖区内环境信访问题的数量。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信访事项512件,信访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7%,无越级上访。信访总量呈下降态势,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张涛说。
“下一步,汶上县分局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抓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铸造环境执法铁军,坚持为民为企服务的工作理念,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李伟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