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应纳尽纳”落实正面清单制度

来源:自然生态环境调查网    作者:潘骞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1-11    

  安徽省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相关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深入落实正面清单制度,为创新监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路径。

  清单企业应纳尽纳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坚持“应纳尽纳”原则,按照分局梳理、汇总上报、研究讨论、公示公开等步骤,全面梳理符合条件的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正面清单企业552家,数量为全省之最,约占全省正面清单企业数的25%。同时,对出现违法情形、主体灭失、群众投诉强烈的企业,按照动态汇总、市级审核、网站公示、书面告知等程序及时移除。2023年共移除56家企业,新增33家企业。

  统一监管标准与差异化监管措施相结合。对正面清单企业不降低要求,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制定《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规范(试行)》,对正面清单内企业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方式,通过自动监控、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和巡查。2023年,共对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3257家次,非现场检查发现问题97个,立案处罚16家次。

  推进体检式帮扶与轻微免罚相结合。制定“体检式”帮扶工作方案,及时听取企业诉求,指导帮助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对清单内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与企业面对面座谈,了解正面清单应用中的成效与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市税务局联合开展送法暖企活动,把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等服务送到企业。2023年,共完成帮扶552家,帮助企业整改环境违法风险点202个,发放环保相关资料698册,有力帮扶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于首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并且及时进行整改的企业实施免罚政策。2023年以来,共对6家正面清单企业实施免罚,给企业容错纠错机会,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包容的规范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执法方式与提升执法效能相结合。对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指导标准(2020年版)》,不断更新执法装备,定期开展新装备使用培训,做到新装备人人都会使用,所有执法人员均持有无人机飞手证。开展非现场执法培训,提升非现场监管执法技能,市生态环境局、市总工会联合开展2023年度合肥市非现场执法技能竞赛,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一支由市级主导、全城覆盖,装备精尖、技能顶尖、素质拔尖的近40人的非现场监管执法领域实战型尖兵队伍。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