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十年治水九夺大禹鼎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朱智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1-11    

  绿树成荫,百草丰茂,河湖明净。如今,这番美景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随处可见。

  近年来,浦江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倡导和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底色、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治水治污双管齐下,连续3年捧回大禹鼎金鼎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县天灵岩南麓,是浦江人的“母亲河”。上个世纪80年代,水晶玻璃产业在浦江快速发展,各类水晶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最多时达到2.2万家。

  但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浦江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破坏。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晶加工沉淀物加上畜禽养殖污水和村民生活污水直排浦阳江,导致浦江一度从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沦为垃圾河、牛奶河、黑臭河横流的脏乱城市,浦阳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劣Ⅴ类,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多年全省倒数第一。

  为切实改变这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畸形模式,浦江县全方位推进污染整治,打出了行业整治、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系列治水“组合拳”,累计关停21520家水晶加工户,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775家,关停并转印染、造纸、电镀企业23家,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70余万平方米,缩量提质的526家水晶企业全部集中到四大水晶产业园区,实现“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

  在这场碧水保卫战中,浦江坚持“全民治水、依法治水、科学治水、长效治水”不动摇,用10年治水换来生态环境蝶变。“浦江全域水质已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连续9年获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连续3年捧回大禹鼎金鼎,连续3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县,2022年度‘五水共治’工作群众幸福感指数位居全省第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浦江分局副局长黄旻说。

  “生态修复+数字智治”,谱和谐共生新篇章

  漫步浦阳江畔,乔杉问渠、双溪解流、枫堤窥鹭等美景相继映入眼帘,一个个沿线景点串珠成链,共同构成“浦阳江新十二景”。这得益于浦江推进的河流生态缓冲带建设工作。

  根据“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的原则,浦江创造性提出“五不三增二保留”修复思路,探索“山水共护、产业俱兴、人水和谐”的治理模式。“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不砍河道原生树、不挖河道砂、不浇大体量混凝土、不建硬质护坡,尽量增加绿色植物、亲水便民设施和生态流量,保留河道古文化和河道自然属性。”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浦江分局总工程师毛江枫介绍说。

  此外,浦江还开发了“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并不断推动迭代升级。“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聚焦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按照“预防在前、实时保护、科学修复”的原则,建设水生态体检、水生态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生物智保、水生态增效5个子场景,构建“动态评价—监测预警—协同处置—修复管控—效益提增”的水生态治理体系,打造整体智管、协同共护的管水护水兴水新格局。

  据介绍,“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的水生态修复功能已接入省生态环境厅“浙里碧水”平台。现在,全省10个市共63个区县,涉及八大水系77条河流112条河段,已使用这一系统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业务。

  建设水滢景美乡村,走绿色致富新路径

  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浦江不断统筹乡村旅游资源,培育旅游新名片。仙华山登高整体开发项目、江南第一家项目、上山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壶源江流域旅游项目等旅游产业项目先后落地,新光、上河、薛家、嵩溪等一批“网红村”涌现。生态旅游风生水起,浦江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连续4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浦江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绘出了一幅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画卷。“夏日旺季时日均迎来两万人流,最高时一日内有5万人涌入,村集体营收已连续两年突破100万元。”上河村党支部书记陈隆恩说。

  浦江还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目前,已有葡萄、山地蔬菜、茶叶、桃形李、香榧等5个超亿元农业产业。浦江不断拓展致富路径,迭代升级“五重抱团”模式,打造浦阳江潮、壶源山水、仙华同秀、江南兴业4条共富示范带,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绿色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