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 为全市空间分类定位焕新颜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建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01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宁波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以下简称《更新方案》),此举标志着宁波·在推进生态环境系统化管理、空间化布局和精细化管控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更新不仅重新梳理了全市的生态环境空间分类定位,更为宁波·未来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绘制了新的蓝图。

  据了解,此次《更新方案》将宁波市9365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按照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细致划分为254个环境管控单元,实行分类管理。这一举措是宁波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又称“三线一单”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生态环境管理的具体体现。

  “三线一单”方案自2020年12月发布以来,已成为宁波市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此次更新,不仅保留了原有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在充分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实际情况,重新梳理了全市空间分类定位,及时调整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要求,并结合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对环境管控单元边界和准入清单措施进行了更为细致和精准的调整和优化。

  “三线一单”方案究竟有啥作用?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说,过去四年,在项目环评和审批中,全市利用“三线一单”方案累计对3.6万个项目进行了准入研判,协同推动不少于1200个的工业项目实现空间合规化。企业在项目选址、工艺优化、污染减排、资源降耗和准入判定等方面的对标工作量和评价时间大幅减少。“我们在2020年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更新。”这位负责人介绍,2023年,宁波等18个试点城市根据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先行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

  本次更新后,宁波市共划定陆域环境管控单元254个。陆域优先保护单元77个,占全市总面积的35.18%,主要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重要湿地、生态公益林等重要保护地以及生态功能较重要的地区。重点管控单元165个,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其中,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87个,主要为工业发展集中区域;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78个,主要为城镇建设集中区域。陆域一般管控单元12个,占全市总面积的39.03%。划定海洋环境管控单元40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31个,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45.70%;重点管控单元8个,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12.65%;一般管控单元1个,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41.65%。“分区管控,不是不发展,而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位负责人介绍,分区管控后,宁波市重大项目保障能力、高水平发展格局都得到提升和优化,高质量发展基础得到夯实。诸如,在全市陆域优先保护单元中,新增53个饮用水水源地纳入保护范围;将资源能源消耗及排放集中、环境风险高、质量改善压力大的各类产业用地,统筹纳入重点管控单元;全市20个战略产业园区、70个优势产业社区和512个工业区块承载了80%的工业发展空间,实现了“工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治理”;对象山港蓝点马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化了核心区优先保护、其他区域一般管控的措施,在实现精准保护的同时,可降低相关涉海项目建模、监测和论证环节制度性交易成本超5%。

  按照《更新方案》,全市陆地优先保护面积增加68.88平方公里,实现“应保尽保”;实际可准入三类工业项目土地面积同比增加110.19平方公里,预计可为超3000家企业实现审批政策空间预留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节约,实现“土地可供、项目可批、污染可控”。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更新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各类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制定更为严格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同时,《更新方案》的发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宁波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而广大市民也纷纷表示,期待在新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下,能够享受到更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此次《宁波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的发布,不仅为宁波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市的空间分类定位带来了新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波市将以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加繁荣的经济社会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