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山推动建立景区生态警务新模式

来源:自然中国网    作者:朱智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02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普陀山历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目前森林总面积912.3公顷,森林覆盖率55.28%,古树名木、保护动植物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逐绿前行,人与青山两不负。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公安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安部门保卫生态安全职能作用,推动建立景区生态警务新模式,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部门联动聚合力

  夏日的普陀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清晨7时许,佛顶山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民警叶逸凡联合普陀山林场巡林员方立华来到普陀鹅耳枥原生母树旁,开启一天的工作。凑近树干和树叶,仔细观察有无病虫害;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清理周围杂草。“原生母树全球就这么一株,被誉为‘地球独子’,种子还去过外太空。”待游客多起来后,叶逸凡边做科普,边及时阻止个别游客不文明行为。

  普陀山现有古树名木1300余株,有以普陀鹅耳枥、中华穿山甲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18种。为推进景区资源保护和健康有序发展,普陀山公安坚持“生态警务+”,将重要生态区分布与警务区划分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以佛顶山、长乔海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为代表的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并整合原河道警长、林区警长等职责,设置搭建“局队所”三级生态警长体系,明确生态警长基本职责和工作规范。

  同时,以工作站为前沿阵地,联合园林、文物、生态环境和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部门联合、信息联通、问题联排、隐患联治、工作联勤、执法联动的“六联”机制,打造集管理、服务、执法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全面提升景区基层生态综合治理能力。

  科技助力提效能

  “准备就位,可以起飞。”随着起飞指令下达,一架警用无人机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一处空地飞向天空,开始对全山森林进行视频巡查,画面实时传至派出所综合勤务指挥室。

  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预防森林火灾至关重要,这对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及珍贵自然资源的普陀山来说更是如此。普陀山公安按照景区生态巡查巡防工作要求,将普陀山岛科学划分成13个区域75个“细胞单元”,依托“公安大脑+智治护航”整体布局,建成运用“智佑景区”多跨场景,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高空鹰眼、车载5G高清摄像头等前端感知设备,实现景区人、事、物等涉生态要素的24小时“立体感知”,撑起生态网格“安全网”。

  “呐,这就是‘地球独子’的后代,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视频巡查下。”叶逸凡指着“智佑景区”平台上显示着刚刚出圃的普陀鹅耳枥树苗画面介绍道,而那株原生母树正静静地出现在屏幕另一角。“也许这就是生态警务存在的意义。”看着“祖孙同屏”的温馨画面,叶逸凡有感而发。

  警民共绘新“枫”景

  “咦,这里好像有动静。”正在日常巡逻的王大姐见前面的草丛晃动忙上前赶去,原来是两只中华穿山甲被栅栏网缠住不断挣扎,“现在景区生态好了,偶遇这些小家伙的次数也多了,一有风吹草动我就想去看看。”王大姐是梵音洞景区工作人员,也是“山海守护人”生态义警中的一员,她迅速联系该区域的生态警长,并一道将两只“小精灵”护送到普陀山公管中心林业科救治,处理好后又放到原处,让它们回去找自己的“家”和“兄弟姐妹”。

  今年以来,普陀山公安紧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生态建设需求,围绕“海域、河道、林区、田地、路段、项目、景区”等七大重点区域,整合吸收“洛迦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组建东海(扌可)鱼员、岸线守望员、小岛瞭望员、绿色巡护员、景区联防员等七支90余人的“山海守护人”蓝色生态义警队伍,共同守护普陀山绿色景区。“保护生态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更多人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普陀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人说。

  “山上古木众多,请不要吸烟。”“烟蒂不落地,景区更美丽。”“美丽景区,你我共享。”……一个个环保标识,一声声柔声规劝,生态警务正在普陀山景区展现着独有魅力。

 
(责任编辑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