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下午3时许,十堰市辖区内的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内,骄阳似火,十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丹江大队执法人员刘蹬装上无人机电池,开机、校准、起飞,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在他娴熟的操作下,无人机“嘀嘀”两声起飞升空。
“无人机操作比武是我们新装备应用考核比武的其中一个项目!”十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装备科副科长陈帅说,这次我们无人机操作比武,重点考核无人机起飞前准备、定点起飞与降落、飞行操作、现场勘查取证等项目。
记者现场看到,在无人机操作比武现场一大片空地上,两个用黑黄色胶带围成的一米见方的小方框格外引人注目,方框内分别标注着A点区域与B点区域。“A点区域为起飞区域,B点区域为降落区域!”据陈帅介绍,参考人员若能够在规定时间划定方框内成功手动完成起飞与降落,定点起飞与降落项目即可拿满分。
现场勘查取证是这次无人机考核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无人机操作考核的中心意义所在。陈帅说,我们专门在比武现场勘查取证环节设置了2个固定目标,分别是两个二维码图案,图案30厘米X30厘米,面积也就不足0.1平方米大小,参考人员通过操控无人机飞行发现目标,并完成拍照取证。在此基础上,参考人员还要使用无人机红外模式模拟对夜间违法偷拍行为进行拍照取证。
记者了解到,十堰是一座水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肩负着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政治任务。十堰又是一座山城,“望山跑死马”,看似直线距离可能只有几千米,走过去可能要半天。十堰还是一座车城,与汽车零部件相关的企业众多,点多线长面广分布较为分散,监管难度大。
如何提高执法效率,近年来,十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及各大队陆续配备了无人机等新装备。为推进这些装备快速发挥作用,十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组织了此次无人机操作比武活动。
现场参与无人机操作比武的十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丹江大队执法人员张学理说,丹江口库区库岸线许多地方坡陡林密,开车难以到达,只能靠步行踩点。通过无人机在高空无死角巡查,可有效弥补传统人工巡查费时费力、视觉局限的短板。
“过去我们常年天天在路上,沐浴四季风,日行四百里,执法车就是我们的‘风火轮’,也是流动的办公室,一年到头穿梭于辖区15个乡镇各环境敏感点‘救急’。现如今执法监管用上无人机,既减少了舟车劳顿之苦,执法效率也大大提升。”谈起无人机助力执法监管的好处,张学理感慨万分。
无人机是很多人手中的拍照工具,但它也可以成为执法利器。近年来,无人机在环境执法场景中应用广泛,从高空巡查重污染天气期间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到暗查企业排污口,从应急处置到监测采样,都要求执法人员熟练使用无人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说:“无人机作为执法人员的‘千里眼’,能克服交通不便、地形不明、环境复杂等困难,实现对排污现场的全方位查看和精准拍摄,在日常执法检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中开展无人机操作比武,旨在提高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科学精准监管执法的能力水平,提升执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