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省千万!重庆政企“打配合”,废催化剂再生残渣变宝藏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刘良伟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03    

  在将废催化剂“点废成金”这个方程式中,重庆探索出了一种新解法。而这一新解法源自——企业“有需求、有想法、有技术”+政府“有政策、有服务、有监管”。

  “一拍即合”,高效!

  一个“点对点”利用的想法

  重庆这一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点对点”定向利用案例的落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达环保催化剂)副总经理王代均作为“局内人”,2019年便萌生了使用重庆远达催化剂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达综合利用公司)破碎废催化剂的想法。只是那时的他,还没有听说过“点对点”定向利用这个专业术语。

  他回忆说:“远达综合利用公司是远达环保催化剂的子公司。我曾经在前者做过企业负责人,后来调到现在的岗位上,所以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我认为远达综合利用公司破碎的废催化剂完全可以替代我们企业一部分固态原料——钛白粉,其占产品成本的50%以上。而那时远达综合利用公司也面临经营亏损的风险,高昂的危废处置成本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但废脱硝催化剂(HW50,772-007-50)作为一种危废,此前重庆并无定向利用的先例。

  在这种背景下,王代均向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反映了相关情况,希望得到支持。

  幸运的是,那时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恰好已经在谋划“点对点”定向利用事宜,虽然还没有对外发布正式的文件,但已在拟定相关政策。

  “当时,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很支持我们的想法,相关人员告知我们即将有这样一种定向利用的政策出台,我们就开展了申请前的准备工作。”王代均说。

  重庆市固管中心副科长杨水文告诉记者:“大家都说固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点对点’定向利用政策就是为危废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一条绿色通道,推动对有价值的危废进行再利用,帮助企业将‘包袱’转变为财富。”

  重庆稳步推进危废定向利用,企业年省成本超千万

  早在2019年,重庆市便在潼南区启动了“点对点”定向利用示范工作,为下一步政策出台奠定了基础。

  2022年4月,《重庆市危险废物定向利用许可证豁免管理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重庆在制度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王代均的念头,恰逢其时地遇上了政策的春风,破土发芽。

  作为这一案例中的产废单位,远达综合利用公司恰巧也位于在“点对点”定向利用方面先行先试的潼南区,主要从事废弃催化剂回收再生业务。

  这家企业在回收利用废催化剂的过程中会产生破碎的废催化剂,正常达产状况下的产生量约为2000吨/年。

  远达综合利用公司总经理张政科告诉记者:“开展‘点对点’利用试点前,这些破碎废催化剂的主要处置去向为跨省(直辖市)转移至外省,进行焚烧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我们需要支付的处置成本大约为500万元/年,运输距离超过500公里,同时跨省(直辖市)转移需要申请审批,增加了转移时长。”

  而开展“点对点”利用试点后,废催化剂直接作为原材料销售给利用单位,按照设计规模计算,远达综合利用公司增加收益约1800万元/年,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也大大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

  作为利用单位,远达环保催化剂公司主要从事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是全球领先的脱硝产品及服务领军企业。

  王代均介绍说,在企业生产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过程中,钛白粉属于主要原材料,若使用废催化剂替代钛白粉,年替代量约1900吨/年。开展“点对点”利用后,远达环保催化剂公司不仅能够利用废催化剂中的二氧化钛,还可将废催化剂中含有的钨、钒等贵重金属加以利用,实现了危废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试点工作开展后给利用单位带来的经济效益超800万元/年。

  同时,试点后,每批次危废的运输距离减少400余公里,显著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隐患。同时,由于试点后无需再申请跨省(直辖市)转移手续,减少了办理手续过程中危废贮存胀库等风险。

  “颜值高”直接再生,有破损磨成粉末

  远达综合利用公司的废催化剂来源广泛。张政科说:“我们的原料来源不仅包括重庆本地的电厂、钢铁企业和玻璃企业等,也涵盖云贵川等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企业。只要符合危废跨省转移政策,我们都有能力接收和处理。”

  杨水文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24年,重庆市废脱硝催化剂产生量为2202吨,全部利用。这一年,远达综合利用公司接收了5675吨废脱硝催化剂(包括市外转入)。

  但是进入远达综合利用公司的这些废催化剂是不是都能被“看得上”,从而获得新生机会,和“颜值”有直接关系。

  张政科说:“生产再生催化剂对回收的废催化剂的物理和外观形态有严格要求,其必须保持外观完整和蜂窝孔道结构无严重堵塞或破损,否则无法进行再生。”

  据悉,脱硝催化剂通常在运行约2至3年后将部分失去活性,逐步成为失效催化剂。从电厂等企业回收的失效催化剂单体为长方体,横截面尺寸通常为150mm×150mm,长度不等。若这种催化剂在再生拆装过程中产生边角碎裂等破损,则无法满足再生要求。

  “颜值”不过关的失效催化剂还有一种,即其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张政科解释说,国内某些地区因煤质中灰分及碱金属含量较高,燃烧后产生的灰烬极易冲刷和堵塞催化剂,造成催化剂难以通过再生工艺达到业主使用要求,因此这类催化剂无法进行再生,只能作为废催化剂处置料进行“点对点”定向利用。

  针对这些失效催化剂,远达综合利用公司对其进行破碎、筛分、清洗、干燥后送至利用单位。

  利用单位对接收的每批次废催化剂都会抽样检测成分、比表面积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由生产车间办理领用。生产车间领用后,在专用磨制机上进行磨制装袋并取样送检,根据检测结果由技术部门指导生产车间进行配料使用。

  王代均举例说,这就像要翻新一辆汽车,必须保证原汽车一定的完好度,损坏过于严重的可能难以翻新,只能报废,拆解其中的重金属等进行再利用。

  目前,国内新催化剂的市场价格大约为1.3万元—1.4万元/立方米,再生催化剂的价格大约为0.6万元/立方米—0.8万元/立方米。未来,将长期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市场行情一定时间内将趋于稳定。这为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了保障。

  杨水文说:“失效脱硝催化剂‘点对点’定向利用案例的成功运行,进一步推动了重庆市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推广。”

  据悉,此后重庆市先后批准了轻母液、废酸等危废物的“点对点”定向利用申请,定向利用规模增加至12525吨/年,能帮助企业节省危废处置费用上千万,同时解决有价值的危废的循环利用难题,促进固废“三化原则”的落实,并在2024年与四川省一并正式印发了《川渝地区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实施方案》,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川渝两地,拓宽危废资源化利用的道路。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