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3月,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日和风暖,鸟儿们或漫游水面或翱翔高空。
由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与《今日国土》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绿水青山看海淀》出版座谈会在此举行。著名作家梁衡,文学评论家李炳银、王必胜、李朝全,散文作家黄国辉、陈涛、李培禹等多位作家出席,畅谈生态文学创作以及对海淀生态建设的感受。
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主持会议。与会嘉宾对《绿水青山看海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作品主题鲜明,语言清新灵动,自然气息浓郁。作家们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人文资源相融合,以海淀生态建设成果生动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大美海淀景象。
海淀因水而得名,因“三山五园”而享有盛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被历代文人歌咏吟诵。同时,海淀也是京西北部的生态屏障,拥有完整的自然生态格局。生态是海淀之本,这里拥有最美的山,最清的水,最蓝的天,是可以尽情深呼吸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
“绿水青山看海淀”生态文学创作活动于2021年8月启动,作家们走进自然汲取万物灵感进行创作。本书收录了其中52篇优秀作品,包括了散文、报告文学、随笔等多种文体,内容则涵盖海淀的山水、公园、绿化、动植物以及先进人物等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梁衡的《不如静对一院秋》意境深远;李青松的《翠湖湿地》用充满趣味的故事诠释了湿地对于现代城市的意义;《中坞公园》展现了作家彭程与一个公园的邂逅,那里的野趣、幽静让人欲罢不能,稻田的设计更让公园拥有了农桑传奇的文化意味;李朝全《大觉寺访古树》里“一春一秋两棵树”,陈涛在《寻找古树的下午》被30余棵“有山林之气”的古树深深震撼。50余篇作品从自然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生活的角度书写出海淀的山水人文故事。
近些年,生态文学方兴未艾。作家们以此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主办方希望此次生态文学创作活动能为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为海淀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添一抹新绿。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