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浓,战“黄龙”,新疆昌吉530多万亩沙化土地披绿装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涛利 郭光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25    

  春意浓,战“黄龙”。连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北部沙漠前沿,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这里栽下梭梭苗,让荒漠戈壁焕发勃勃生机。

  这里是全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贯穿奇台县中部。

  这个曾经饱受沙漠化危害的边境县,1999年起拉开了大规模治理沙漠、保护环境的序幕。每年春、秋两季,上万人组成植树“大军”开赴沙漠沿线,全民义务人工固沙植树造林,构筑了如今脚下这片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3至5公里的355万亩绿色生态屏障。

  在昌吉,群众与“沙魔”的殊死搏斗从未停止。“十三五”以来,昌吉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大力发展沙漠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沙化荒漠化地区经济发展,全州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30.06万亩,完成国家下达“十三五”治理任务的237.7%,筑牢了遏制风沙危害的前沿阵地。

  “沙退人进”的巨变,源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顶层设计和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多年来,昌吉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编制《昌吉州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昌吉州林业和草原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昌吉州村庄绿化建设内容及验收标准》,将有关防沙治沙内容纳入自治州“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沙退人进”的巨变,源于质量管理持续加强,工程建设全面提档加速。“十三五”期间,自治州以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退牧还草、退化草原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引进、试验、推广无灌溉造林、沙障网格造林、管件治沙造林等先进实用技术,落实奇台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0.56万亩;建设阜康市、奇台县、木垒县、吉木萨尔县、呼图壁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6个;投资330万元的中央及自治区防沙治沙科研推广项目通过自治区项目成果验收,防沙治沙的生机活力进一步迸发。

  “沙退人进”的巨变,源于治沙改革不断深化,走出昌吉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州党委、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法律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科学治理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

  当年,沙暴肆虐、飞鸟不落。如今,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构筑了固沙体系,修复了生态系统。沙变绿、绿生金,绿了沙漠、富了百姓。“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防沙治沙专项资金19.89亿元,人工造林国家补助标准由每亩400元提高到900元,封沙育林补助由每亩35元提高到100元,如今全州建设国家沙漠公园7个,规划总面积为36.66万亩,惠及广大农牧民25378人,带动1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治沙不止,家园渐绿。2000年以来,昌吉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6.07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由“十二五”末的13.64%提高到目前的14%、42%提高到目前的42.4%。

  昌吉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昌吉州将继续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工作,完善全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加快荒漠化治理步伐,让绿色版图在庭州大地持续延伸。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