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收到一封来自湖南长沙的感谢信。
“贵厅李敏、张一鸣和姜骅3名同志专业性强、工作态度好,为基层单位办实事、解难题,为我司环保工作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可有效提升我司推动污染防治能力与水平。”写这封感谢信的是湖南长沙一家名叫“湖南晶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
事情源于前几天开展的一次帮扶活动。按生态环境部要求,5月30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抽调各设区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第八轮次)工作。
6月4日,由镇江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抽调的帮扶组第二小组奔赴湖南省长沙市开展工作。他们聚焦任务重点、找到企业痛点、解决治污难点,“速度”与“温度”共存、“帮扶”与“执法”并举,获得企业点赞。
“真切感受到他们是真心为了企业着想”
当联系到写这封信的企业负责人黎红辉时,他语气中的感谢之情丝毫未减。
在采访中,“专业”和“态度好”,是黎红辉嘴里反复提到的两个词。他回忆说,当天是周日,帮扶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企业督查。“刚见到帮扶组时,值班人员非常紧张,但是他们进厂后,热情地让我们不要紧张,说他们是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
黎红辉说,他原本以为帮扶小组只会“走个过场”,但通过与帮扶小组一整天的交流后,这样的想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谢与感动,“从早上8点进厂到晚上9点离开,整整13个小时,这支江苏环保铁军一直在厂子里专注工作,像体检一样,检查得非常认真仔细。”
黎红辉告诉记者,当天有个小插曲让他印象深刻。“我们在线监测系统出了点状况,他们就一直坚持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找出在线监测系统的问题,他们还请来了其他组的同事,共同商讨对策。
“他们敬业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们很感动。”黎红辉说,张一鸣告诉他,既然来了,就要把问题查全面查彻底,不要再三番五次地打扰企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作为企业的经营人员,是很感动的,真切感受到他们是真心为了我们企业着想。”
此外,帮扶小组的专业也让企业很敬佩。“我们也请过第三方的环保治理专家来解决问题,但是效果一般。”黎红辉告诉记者,这次帮扶小组找出的问题比之前专家查出的要全面很多,提出的解决对策也更细致、全面,为企业未来发展打好了生态基础。
“既然来了,就要尽全力多帮企业一把”
回忆起当天的工作情形,张一鸣依旧印象深刻。
6月初的长沙已是非常闷热,当天地表温度已超40℃。这样的天气站着不动已是大汗淋漓,更别说拿着仪器在厂区里巡查了。据了解,企业主要生产全息防伪标志和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主要环境问题是异味和废气。他们巡查的厂区面积大约30亩,事后,张一鸣回忆说:“那天我们大概走了15000多步。”再加上厂房里没有空调,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
那一天,帮扶小组的身影走遍了生产车间、危废贮存场所、仓库、在线监控站房……不漏过一个环境问题;查阅各类手续资料、台账记录等70余份,筛选排查在线数据、运维报告、台账资料数据500余个,不漏过一个异常数据。
“企业地处长沙市区,虽然是上市公司,但是环境管理水平与企业定位尚有差距。”考虑到企业的特殊情况,帮扶组深知此次帮扶工作责任重大,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尽可能把问题查全、查细,“我们想着一次性查清、尽可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减少对企业的打扰。”
带着这样的想法,3人对主要产排污工序、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在线监控数据等开展检查,紧盯企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的短板弱项。最终查清查实环境问题4类共12条,提出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建议 14 条。
检查结束后,帮扶小组温和执法、耐心释法,一项一项讲解法律政策、一条一条询问负责人员,将本次检查的相关环境问题及提升建议编制成《2023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报告(湖南晶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执法便携打印机,现场打印、装订,递交给企业主要负责人。通过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真心实意充分发挥帮扶效能。
“企业觉得我们服务态度好、专业能力强,但这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状态。”面对厅里转发来的感谢信,已经回到基层执法一线的帮扶小组认为,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