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江源 守护生命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中国环境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30    

  位于沱沱河和通天河流域的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头,居住着世世代代守护长江源的人们。这里的生态管护员不仅要进行水源地巡护,清理水源地附近的废弃物,还要开展野生动物种群调研、野生动物保护和科普宣传工作。尽管这里水资源丰富,但高寒、高海拔造成水沸点低,极端的自然环境为当地保护站的稳定洁净饮用供水带来挑战。

  5月初的班德湖,早上气温只有2℃,这里海拔4600米,空气稀薄,几十只斑头雁在湖边嬉戏觅食。来自浙江的志愿者陈泽森和来自江西志愿者熊熙不到7点就抬着水桶,来到长江源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50米外的湖边,他们要每天多次来水源地为站上的3名工作人员取水做饭。陈泽森熟练地打开盖板,通过过滤网取水。这个水源同时还是近5000只斑头雁、藏原羚、藏野驴的饮用水水源地。

  “在沱沱河站和班德湖站,最主要还不是缺氧和生活艰苦,而是这里的水。”来着熊熙说。

  “我印象中这里是长江源头,到处都是水,水质应该很好。可我们发现,在保护站里,我们烧的水壶里总有水垢,而且口感不是很好。”熊熙说。

  “我们每天与斑头雁、藏野驴、藏原羚甚至是雪豹共饮一湖水,我们是生命共同体,这更让我体会到水和生命的重要性。” 熊熙补充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口稀疏的亚洲水塔上游河源区,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微乎其微。这里水体的化学组成,主要由基岩性质、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决定。尽管受地质背景影响,少数河流沉积物和温泉的砷含量较高,但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整体属于优质。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每年向下游地区输送洁净水资源达600多亿立方米,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2021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联合利华沁园品牌、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三江源·沁源行动”。行动以10年为期,守护中华水塔,围绕“守护净土”“焕新传统”“净美家乡”3个板块开展活动,助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中华环境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振刚表示,沁源行动做了很多探索创新工作,利用这个平台引领更多的企业力量和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赫万成表示,两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先后在三江源地区8个试点村开展了村级生态保护组织能力提升、水源地巡护和环境清理行动、管护员和志愿者培训、“沁源卫士”奖励等工作,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建设了24座“沁园水站”和11座“零废社区”宣教点等。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三江源社区群众在生态文明和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联合利华水和空气健康要素品类中国区总经理潘诗阳介绍,青藏公路是西藏与其他省区之间的重要通道,承担着进出西藏物资运输的任务,每年往来青藏公路沿线的司机、游客众多,不冻泉、五道梁至唐古拉山镇等生态保护站“沁园水站”建成后,不仅能够解决保护站工作人员日常用水,还能为更多人提供沿途饮水补给。

  据悉,2023年,“三江源·沁源行动”项目还将支持绿色江河联合科学家、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长江源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工作人员,在当地政府指导下,每年对草原及湿地管护员进行4—6次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