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1年!太原晋祠难老泉复流喷涌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高岗栓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1-24    

  一水润泽,万千锦绣。冬日暖阳下,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多个泉眼喷涌,倾泻而出,水花飞溅,闪着晶莹的光芒,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欣赏这一冬日胜景。

  “难老泉是几代人的回忆,我们小时候就在这里玩。”1月22日,站在晋祠博物馆难老泉畔的石塘处,看着泉水喷涌而出,78岁的张有才老人拿着手机连连拍摄,他将照片发给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儿子,分享难老泉复流的喜悦。

  咕嘟咕嘟冒出的泉水,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难老泉系晋水主要源头,俗称南海眼,被称为“三晋第一泉”,有2400余年的开发、利用、观赏历史。历代文人多有吟诵,李白的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便是千古绝唱。

  可是,谁能想到,1961年起,由于降雨与补给量减少、岩溶水开采增大、采煤漏水等原因,直接导致难老泉于1994年4月30日干涸断流,令人痛心疾首。

  实现晋祠难老泉泉水复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更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魄力。

  为让名泉重现光彩,31年来,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难老泉复流工作,全面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通过制度管控、划定超采区、关井压采、水源置换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晋祠泉复流。

  2012年,先后关停搬迁太化、太原煤气化、狮头水泥等重污染企业8户,关闭淘汰小化工、小水泥、小建材厂以及集煤场等343家。

  2013年,出台《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

  2014年开始,太原市逐步抬升汾河二库蓄水位,扩大了汾河二库蓄水与岩溶地层的浸润面积,加大了对泉域入渗补给量。

  2018年开展泉域重点保护区边界矢量化工作,明确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同时启动西山地区18个城郊森林公园建设。

  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关井407眼,压采地下水量7779万立方米。

  2022年,制定了《太原市地下水超载治理方案》,通过关井压采、煤矿限采、节水改造、生态补水等措施,计划至2030年全市地下水采补平衡,10县(市、区)全部退出地下水超载区行列。

  2023年,在晋祠泉域的下游清徐县和核心区晋源区实施了4项水源置换关井压采工程。晋祠周边的索村、长巷村、花塔村、北大寺村等村庄,水稻田里多个泉眼复流。

  2023年5月14日,难老泉实现首次出流。

  2023年6月13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调研晋祠泉域复流时指出,晋泉复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求坚持系统谋划、远近结合、统筹考虑,既聚焦短期目标,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超常举措,压采与补水双管齐下,加快推进泉域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尽快实现晋泉稳定复流;又立足长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分年度采取措施,加强流域河道及泉域水源涵养、生态恢复。

  2024年初,山西省水利厅与太原市政府共同制定了“晋泉十条”,强力推进复流各项保障措施。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快了难老泉水位的持续提升。

  2024年年底,难老泉监测水位较上一年同期升高0.76米,达到1.12米,创出流以来新高;2024年累计出流273天,达全年总时长的75%以上。

  记者从太原市水务部门了解到,随着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难老泉地下水位已超过泉口1米,近期水位升至31年来最高水平。

  “随着难老泉地下水位上升,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冬天是旅游淡季,但连日来游客不减反增。”山西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介绍,刚刚过去的周日,一天接待了3600余名游客,不少人都是冲着难老泉而来。

  晋泉复流,不仅为太原这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和2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灵动与温润,也为太原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增添了澎湃动力与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