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独具巴蜀韵味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王小玲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05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近日联合农业农村厅等8家省直部门印发《四川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全面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方案》提出,四川省美丽乡村建设以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抓手,以整县重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为愿景,以点线面结合为推进路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整县推进为载体,以整县重点县为示范标杆,以美丽乡村先行区建设为引领,多层次、分区域、差异化打造独具巴蜀韵味的美丽乡村。

  明确两个阶段性目标,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型整体推进

  四川省地域辽阔,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四种地貌,有176个涉农县(市、区)、2.8万余个行政村(涉农社区);2024年末常住人口836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337.2万人。全省农村地区普遍呈现点多面广、分布分散、地形复杂的特点,区域差异明显,宜分区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结合自身实际,《方案》锚定2027年、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7年,涉农县(市、区)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5%,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显著,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20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劣V类水体;

  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重点治理村庄全面完成环境整治,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劣V类水体。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率先重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为有效评估建设成效,《方案》明确,分别以行政村、整县、美丽乡村重点县为对象,形成三级指标体系。通过差异化设置指标体系,分区分类,梯次有序推进。

  4大项17小项,绘就美丽乡村四川画卷

  《方案》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从美丽乡村四川画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品质等方面提出了4大项17小项的重点任务。绘就独具巴蜀韵味的美丽乡村四川画卷。

  《方案》统筹实施多元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出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具体要求,筑牢美丽乡村建设根基,挖掘美丽乡村建设底蕴,统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全省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梯次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美丽乡村整县建成具体要求,将全省分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四大区域,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有序开展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80个。

  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方案》加强农用地土壤保护。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等。大力整治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农村黑臭水体和农村较大面积劣V类水体的排查整治等。着力解决畜禽臭气和秸秆无序焚烧问题。加强畜禽粪污综合管理,排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异味等扰民问题。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案》加强重点区域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重点区域识别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示范等。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探索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申报制度等。深化种植业污染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

  不断提升农村生态宜居品质。《方案》分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按需编制新一轮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因地制宜选择分散、集中、纳管治理模式。全域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设备和管理模式、建立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等;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厕所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有效衔接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厕所规范化使用管护机制等;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提升水源监测能力、优化饮用水水源布局等;多元化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沼气工程种养循环利用、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低碳乡村培育建设、城乡燃气协调发展等。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