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一条条清亮的河流如灵动的丝带,穿梭于广袤田野与城镇之间;河面上,一艘艘货船来来往往,一派繁忙。随着“水运江苏”战略深入推进,盐城交通系统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减污、扩绿,推动航运绿色低碳发展。
近期,响水港区多家企业积极推进绿色港口改造项目,其中完成两套智能岸电系统改造,新增一套智能岸电系统并完成两套岸电标准化改造,同时建设一套低压智能岸电系统,港区绿色港口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近零碳”水上服务区成功入选“水运江苏”发展典型案例。在连申线东台水上服务区,盐城港航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应用。服务区从电气节能、清洁能源利用、智慧能源管理、船岸污染物防治与收转、增加植物碳汇、提高全员低碳自觉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能级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近零碳水上服务区。
据介绍,围绕规范船舶防污设备配备,盐城已完成4506艘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任务,船舶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严格船检把关,督促本市籍营运船舶100%按规定达标配备水污染防治设施设备。落实老旧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全面停止达到强制报废船龄船舶营运证审验和年度检验业务,积极推动高污染、高能耗船舶报废更新。同时强化“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印发《盐城市船舶水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工作方案》,高位推动船舶水污染物“船港城”分类分级治理。组织实施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情况综合评估,全面提升辖区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
针对港口码头污染防治,不断加强港口污染物设施建设使用。全市259家持证码头企业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全部建设到位,共建成774套,建成化学品洗舱水接收站1座。船舶污染物实现“应交尽交、应收尽收”,“十四五”以来,全市共接收船舶污染物28.7万单,其中船舶垃圾16.83万单、生活污水9.92万单、含油污水1.95万单。加强港口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全市238家涉尘港口企业扬尘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大力推广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编制《全市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改造计划》,落实“应建尽建”要求。主动做好岸电使用宣传,积极引导鼓励船民用电,不断提高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
下一步,盐城将深入推进船舶水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治理等专项工作,组织开展到港船舶水污染物送交接收情况集中核查,确保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送交比例稳定保持在80%以上,各类污染物转运处置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推动建立港口码头长效管理机制,在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港口码头扬尘治理、非法码头整治、固废运输环节排查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生态环境、城管、水利等部门的协作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