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抽调管理、技术、执法等部门51名人员,在西山区、晋宁区、安宁市、富民县启动开展第一批“绿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此次执法行动以“排查环境风险、消除环境隐患”为目标,全面围绕6大项具体任务,采取以战代练、全员执法、交叉执法的方式,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综合执法检查行动。同时,在现场执法检查中,实地组建综合协调组、执法检查组、技术保障组和案件审查组等若干个工作组,按照“集中精力投向执法检查,全部工作服务案件办理,多措并举提升工作效能”的工作思路,着力攻坚“两打”(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等重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以更高标准、更实成绩、更好效果,助力昆明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在已建立的立案闭环、靶向执法、执法辅助、实战练兵、宣传震慑和廉政监督等机制上,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转变执法思路,深入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深度聚焦“两打”、环评领域造假、建设项目自主验收弄虚作假、监测报告数据造假等违法犯罪问题。自5月6日起,数据显示,在6天时间内,昆明市第一批“绿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已检查各类对象78个,发现环境问题132个,提出整改建议182条,拟立案涉嫌环境违法案件34件,日均办案数由2022年的3.62件,提升至现阶段的5.67件,增长比例高达56.63%。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托“绿剑” 专项执法行动品牌,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执法、案情会商、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等机制,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公安信息大数据,提升线索摸排、追踪溯源和精准打击能力,强化重点案件联合执法、专案经营和提级查办,合理调配资源,打破行政局限,深挖、严惩环境违法犯罪利益链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转移、处置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力争案件查办在第一批“绿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中取得实质性突破。截至目前,执法人员正在联动公安机关,调查跟进涉嫌“两打”专项违法犯罪案件6件。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此外,在执行第一批“绿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前,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全市执法人员开展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培训,着力将科技执法理念贯穿到执法检查全过程,并同步开展2023年第一批次队列训练,以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提振执法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气神。在第一批“绿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中,各检查组执法人员全面配备执法记录仪、移动执法终端、无人机等科技化装备,实现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全程实时留痕、全过程记录,并进一步规范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切实做到全员、全要素、全流程使用。截至目前,执法人员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已发现环境问题93个,提出整改建议100条,日均发现环境问题数由2022年的5.22个,提升至现阶段的15.5个,增长比例高达196.93%。
据了解,2021年以来,昆明市连续3年组织开展“绿剑”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排查风险隐患、查处违法行为、倒逼环境改善、服务经济发展,着力以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的“昆明思路”“昆明方法”“昆明样本”,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在过去的2年,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持续保持高压执法态势,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连续开展12批次“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共检查各类对象2736个,指出环境问题4088个,提出整改建议6204条,拟立案涉嫌环境违法861件,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