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监管执法平台进行线上巡查,筛选出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企业污染源监测计划未上传、应急预案超期未更新等问题,综合分析研判后,推送任务到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核实,以非现场执法和现场执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置;
无人机巡飞发现某工贸有限公司砂石料堆未覆盖,随即通过“数智化”监管执法平台生成执法任务单,执法人员赶往现场,拍照取证、现场勘察、调查询问,确认该公司环境违法事实后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通过对在线监控、无人机巡飞等信息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研判,排查问题线索,靶向发力、精准执法。这已成为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广饶县分局开展非现场执法的常规动作。今年以来,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广饶县分局累计通过“数智化”监管执法平台填报污染源非现场检查记录146个,70余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线上闭环管理整改。借助无人机对相关企业、河道、湿地、施工工地、砂石堆场等人工难以到达区域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50余个。
近年来,广饶县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局,不断探索生态环境执法新路径,积极推进非现场一网统管、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广饶样板”,切实提高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要素整合,构建非现场执法支撑体系
在山东海倍德橡胶有限公司设备间,墙上一个书包大小的数据采集传输盒正在实时记录设备用电数据,同时通过自带的通信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后台。通过后台关联分析这一“千里眼”,能够迅速发现污染防治设施未开启、异常关闭及减速、空转、降频等不正常运行情况。目前,广饶县分局已将199余家企业和2000余个点位纳入监测,通过企业用电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低成本远程智能化监管。
用电量监控是广饶县分局利用“数智化”提升非现场监管的手段之一。非现场执法的核心在于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广饶县分局按照“4+3+2+1”(“四中心”即数据管理中心、预警研判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三支撑”即法律制度体系支撑、智能驱动模型支撑和生态环境业务支撑;“两流程”即监管事项闭环处理流程和执法事项闭环处理流程;“一体系”即广饶特色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的设计架构,搭建县域“数智化”监管执法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实现非现场监管、执法、服务等功能“三位一体”,为生态环境执法安上“千里眼”“顺风耳”。
广饶县分局拓展非现场执法的“广度”,加强信息融合共享,依托广饶县“智慧环保”应用场景,对接市级“一体化”指挥监管平台,远程调用卫星遥感、数据库等上级资源,融合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大数据等部门数据,构建多部门数据汇集的联合监控体系。依托大气和水环境监控站点、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点位、用电量监控系统等物联感知的“神经末梢”,初步形成覆盖全域、要素齐全、维度多元的环境监管格局,基本实现远距离、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提高环境执法的“精度”,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平台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形成监管问题清单、涉嫌违法问题线索清单,精准推送给相关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实调查,有力提高了执法的针对性和执法效率。目前,已建立涵盖大气、水、固定污染源及移动源等4大类监管要素的76项监管事项清单,污染源排放分析、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重污染天气管控措施等11大类22项执法事项清单,运用数据融合分析,精准发现问题线索100余条,均及时进行了现场调查和依法处置。
跑出环境执法“加速度”,实现智能辅助办案,利用平台打造执法知识智能检索、执法检查智能助手、执法问题辅助研判、执法文书一键制作、询问笔录辅助生成、处罚决定智能推荐、处罚案卷自动评查等智能辅助执法场景,推动数智执法建设,实现执法全任务规范发起、全清单式执法检查、全过程纪实管理、全流程动态分析、全链条规范受控。调查取证办案时间平均降低50%,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
规范执法程序,推动生态环境执法提质增效
广饶县分局通过推广应用非现场执法,在提升问题发现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现场检查频次,起到了有效监督和震慑作用,从源头减少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广饶县分局借助平台将线上问题筛查与线下精准执法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整合执法力量,大力提升执法效能。研究出台《广饶县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工作规范(试行)》,明确了非现场执法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保障措施,成立了非现场数据研判审核小组,确保非现场执法工作科学规范、精准高效。
利用“局队站合一”“全员执法”的体制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监管执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职能科室将相关平台发现的涉嫌违法线索和报警信息,第一时间移交执法队伍进行线下精准核实调查,执法队伍调查完成后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职能科室,实现信息共享、业务联动、高效协同,协调联动打通执法“堵点”。
在全局树立“非现场执法优先”的鲜明导向,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实践,确保全体执法人员熟练掌握非现场执法系统和装备的应用,执法过程中优先采用非现场执法方式,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扰,提高执法效能。今年以来,开展非现场执法146次,非现场执法占比达到44.6%。
提升执法温度,凝聚社会治污工作合力
广饶县分局充分挖掘非现场执法的效能,进一步丰富平台企业端功能,通过远程提醒、线上咨询、政策解读、普法宣传等于一体的服务端口,强化惠企助企综合性服务功能,激发企业主观能动性,引导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形成政企合力、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日常生产中,企业因管理不善和工作疏忽容易发生排污许可证逾期失效、治污设施运维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受到行政处罚。对此,广饶县分局依托平台的服务功能,梳理企业主动提醒事项清单,及时提醒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漏洞和问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前服务、精准服务,从源头上预防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广饶县分局利用平台的线上审核、线上互动等功能模块,将原本线下报送材料、信用修复等流程变为环境违法整改审核线上办理。同时利用平台搭建政企互动线上桥梁,促进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的沟通交流,积极为企业答疑解惑,全方位指导企业履职尽责、依法依规科学治污。
依托平台搭建线上环保课堂,企业可随时查询学习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环保技术规范等专业知识。平台还能及时为企业推送最新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实现送法入企更有实效,有效解决了企业环境管理人员业务不熟悉、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升企业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
非现场执法是对传统执法模式的补充与优化,是适应当前执法形势的现实要求。为推广广饶县非现场执法相关经验做法,8月7日,东营市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工作会议在广饶县召开。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云龙表示,东营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落实非现场执法改革要求,建优用强非现场执法体系,加速构建非现场执法“东营模式”,深入推进非现场执法工作再探索、再创新、再实践。
(责任编辑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