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地处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江源头”,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中江河源头重点保护区,多年以来始终坚持“浙中水塔”角色定位,严格践行“四江清水送下游”承诺,通过完善环境应急体制机制、强化装备与人员能力提升、开展多级应急联动,全面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自磐安县1983年恢复县建制以来,从未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完善体制机制,搭建防控框架
构建上下游联动。磐安县、东阳市借助“东-磐”山海协作机制,深化结对帮扶,建立了“领导互访、协调联络、舆论引导、资源共享”4大机制。磐安县与丽水市缙云县通过建立信息互通共享、边界区域联合执法、联合督察等机制,突破行政区域界线,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与环境纠纷。
签署合作备忘录。在2019年成功处置磐安“7·22”溴乙烷槽罐车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三部门即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3份,进一步强化了信息互通、事故预警与应对工作。
建立工作联络室。为加强沟通衔接、信息互通,生态环境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建立了四江源保护法官工作站、环境执法与司法协调联络办公室等,2022年以来,共协同办理案件13件,追回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约48万元。
强化能力提升,织密防控网络
加大装备投入。借助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更新淘汰老旧装备与过期物资,新增执法车辆2辆、应急车辆1辆,新增执法装备、无人机、个人防护装备等70余件,更新活性炭、吸油毡、围油栏等应急物资,共计投入约110万元。
强化人员配置。2023年以来,利用事业单位、公务员招录共引进专业人才5名,全部为生态环境、法律等相关专业,其中硕士学历及以上两名。截至目前,生态环境执法(包括环境应急)条线12名人员中共9名在编在岗,其中专门负责环境应急工作3人。
加强业务培训。围绕“勤廉”干部队伍建设,聚焦素质提升,将“平时”的隐患排查、技能学习和交叉检查等当作“战时”对待,持续推进队伍能力提升。在今年7月举办的全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演练比武、9月举办的全国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演练比武中,磐安队员分别代表金华市、浙江省参赛,并取得全省第二名、全国第三名的优良佳绩。
开展多级联动,检验防控体系
与周边县市联动,强化协同配合。定期、不定期与天台县、缙云县、永康市、东阳市等周边县市开展环境执法与应急联动,同时防范化解“邻避”问题。今年以来,已开展相关活动4次,联合检查点位19个,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4个。
与职能部门联动,守护县域安全。与法院、检察院、执法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普法宣传;与应急管理局、经商局、资规局、美丽办等开展联合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联合行动26次,排查化解环境安全隐患105个。
与乡镇开展联动,第一时间响应。利用2019年全省率先成立的乡镇生态环境保护站走街串巷、了解现场的特点,对发现的污染较小、情节较轻的环境违法问题第一时间教育引导,把风险化解在萌芽;在发现有环境污染事件后,第一时间与生态环境部门应急联动,避免舆情或突发环境事件态势扩大。自成立以来,共联动排查化解各类事件22起,避免损失约400余万元,有效筑牢了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 姚妙条 校对 吴运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