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环境违法在先,虽说受了处罚,但是罚得服气,生态环境部门主动在第一时间修复环境信用,不仅帮助消除了征信污点,还解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日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征询对南通某家具有限公司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等行为实施处罚的意见反馈,企业负责人对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真情服务深感佩服。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因地制宜,把“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污染,而不是企业”作为“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的行动理念落实到日常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中,被管理对象对生态环境执法满意度逐年上升,“罚得有理,帮得及时”已成为企业对生态环境部门评价的共识。
此次南通某家具有限公司环境违法受罚,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并未止步于罚款,从指导企业提交信用修复到完成修复,仅用3小时便打通了“处罚—整改—修复”全链条。这一案例背后,执法与服务的“无界融合”,惩戒与修复的路径被循环,最终构建出生态治理的永续闭环。
罚单即服务起点。这家家具公司被处罚后,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同步启动信用修复预告知程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的同时,同步送达《环保信用失信记录告知书》《南通市生态环境信用信息修复指南》《优化执法方式服务营商环境承诺书》以及《行政指导意见书》明确整改路径。
现场即修复现场。接到家具公司申请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直奔企业现场开展核查,当确认该司停止建设、罚款缴纳全部到位后,当场制作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窗口即云端入口。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法规宣教科当天办结修复,并耐心指导企业通过“信用中国”在线提交材料,快速消除信用“污点”,整个过程仅用一个工作日。
优化营商环境不等同于生态环境执法做“老好人”。当执法与服务消弭对立,同频共振才能更好激发企业转化为绿色发展内循环的强大动力。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通过“执法文书+修复指南”“现场检查+整改确认”“线下提交+云端操作”的三重叠加,将传统线性流程折叠成服务闭环。行政处罚不是将企业与部门放在对立面,而是通过行政手段惩戒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后果,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整改到位。企业通过申请信用修复,可以及时消除征信污点,从而获得信贷支持,实现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