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潜鸭“安家”白洋淀

来源:自然中国网    作者:自然中国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02    

  张学农把第一次在河北省白洋淀拍到青头潜鸭“带娃”归结为幸运。照片里,鸭妈妈带着尚未褪去绒毛的小鸭们在水中畅游。照片外,为了这次拍摄,张学农连续5天从凌晨4点蹲守到上午10点,终于拍到了青头潜鸭育雏的画面,为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居落户”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青头潜鸭是生态环境质量‘环评师’,它们在此安家落户反映出白洋淀水环境不断好转。”在近期举办的白洋淀主题采访行中,他向记者讲述了在白洋淀拍摄的故事。

  张学农是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自小在淀边长大,在清澈的水中扎过猛子,渴了就用手捧起淀里的水送进口中,见证过淀内养殖业、旅游业的繁荣,也闻到过水中散发的臭味。

  伴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成为新区的重任。与此同时,补水、治污的措施在淀内迅速落实,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白洋淀水质明显提升,消失的鸟儿们也飞回来了。

  长大后的张学农成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安新县白洋淀摄影家协会主席,善拍人文和自然。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熟悉又陌生的白洋淀。

  熟悉的是美丽的风景和清澈的淀水。“为了拍到想要的画面,我们需要长时间蹲守同一个地方,有时候渴了就会喝一捧淀里的水。”张学农说他曾经做过实验,用矿泉水瓶装满淀水,经过简单的沉淀后的水看起来和矿泉水无异,喝起来却更清甜解渴。

  陌生的是白洋淀出现的各种鸟类。青头潜鸭、东方白鹳、黑鹳等等鸟类都曾闯入过他的镜头。“以前我不认识青头潜鸭,以为它是普通的野鸭子,了解后才知道它是极危物种,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高。”

  在听到青头潜鸭现身白洋淀的消息后,他不分寒暑在此蹲守,夏天不敢喷驱蚊液、穿鲜亮的衣服;冬天拍摄时过于专注,没有注意脚下的路,差点掉进河里。这样的坚守不仅是为了拍到青头潜鸭,更是为了证明它一年四季都在白洋淀,已成为这里的留鸟。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学农终于在白洋淀拍到了青头潜鸭育雏的画面,证明了青头潜鸭已在此“安家”。在淀里扎根的不止青头潜鸭,监测数据显示,白洋淀野生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达1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达51种,“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鸟类和其他鸟类达222种。鸟的种类更是从新区设立之初的206种,增加到286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这些变化离不开雄安新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的努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组组长周立志告诉记者,近年来,新区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划定9个鸟类栖息地,建设两个鸟岛,实施分区管控,全域全时段禁猎禁捕。

  同时,开展多种鱼类增殖放流,累计放流鱼虾3亿尾,设置禁渔期、划定禁渔区,白洋淀初步恢复了“河—淀—草—鱼—鸟”的生态链,“水下森林”初步显现,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雄安新区还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实施科学补水、清淤疏浚、百淀连通、退耕还淀、严密防洪等五大工程,白洋淀水生态环境不断好转。

  最近,张学农又分别拍到两只青头潜鸭“带娃”的照片,“希望未来白洋淀的水环境越来越好,我也能拍到更多满意的作品。”
 

 
(责任编辑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