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农遗古韵新吟,太湖溇港生态答卷获“麋”签

来源:中国环境调查网    作者:王雯 王艺潼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02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在烟波浩渺的浙江湖州太湖南岸,沿岸排列的一条条人工河道,被当地人称作“溇”或“港”。2016年11月8日,太湖溇港入选《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不久前,太湖新溇港迎来特殊“贵客”:珍稀麋鹿,作为对环境要求严苛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到来,不仅印证了溇港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成效,更激活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修复—价值转化”全链条。

  在这古老的世界灌溉遗产上,科普、文旅、绿色经济等新价值蓬勃生长,溇港——这条古老的“水脉”,正源源不断地流淌出可持续的财富活水。

  麋鹿南迁安家南太湖畔

  在太湖溇港高新区的大溇村境内,有成片的林地,还有河水、泥滩和草地,构成了一片不被打扰的湿地生态系统,能很好满足麋鹿饮水、戏水及泥浴需求,正是麋鹿栖息的理想之地。来这里一个多月,它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活动范围逐渐扩大,20多亩的新家,围栏边缘都有它们的脚印。

  “我每天早上从这里走一圈,看看围栏有什么损坏。”麋鹿饲养员杨水林告诉记者,领头的是雄鹿,紧跟其后的是雌鹿,它们的跳跃能力非常发达,一蹦能有2米多高,一晃就窜没影了。

  杨水林说:“以前麋鹿见人就跑,现在好一点了。养鹿不容易,主要得看看麋鹿逃不逃,如果看不到它,就麻烦了,怕它生病,我就会跑到里面去找。”

  麋鹿因外形结合了“鹿、马、牛、驴”四种动物的特征,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现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麋鹿这么珍贵,能够安家到这里,背后是一整套严格的审批流程。

  前期,从气候、环境到饲养水平,浙江省、市、区林业部门和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并专题召开评审会。评估认为,吴兴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麋鹿喜平原、沼泽、水域的习性完美契合。

  吴兴区文旅集团滨湖专班负责人王惠告诉记者,早在麋鹿入住之前,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专家就曾多次实地考察,从环境条件到饲养人员的专业水平,一关一关进行评估。

  “我们这里树木参天,非常茂密,为麋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它们会在这里吃嫩树叶、水生植物等。这里还有天然的河道,麋鹿可以饮水泡澡等,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先天条件。”王惠介绍。

  据介绍,本次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向湖州市捐赠的10头麋鹿,分别安家至太湖新溇港和世界乡旅小镇潞村。吴兴区将依托太湖新溇港和潞村两大麋鹿栖息地,打造“观国宝麋鹿”特色生态旅游线路,结合湿地研学、自然摄影、生态民宿等业态,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区域生态家底日益丰厚

  麋鹿的到来,并非偶然。

  2022年11月,湖州市发布《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按照“一网引领、两区示范、三群并进、多点融合、全域发展”总体布局,划定了440平方公里规划区,确定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的分类及范围,并对遗产保护重点、标准及措施作出明确规定等。吴兴区还将溇港遗产河道、湖漾保护纳入“河长”履职范围,创新河长制生态联勤工作机制,打造专门的“生态联勤警务站”,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溇港行为。

  今年四月起,吴兴区还建立了覆盖溇港全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并有了意外收获。

  监测团队近日记录到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黄苇鳽的身影。从春季至今,溇港全域监测已记录到鸟类48种、蝴蝶19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3种,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水雉和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斑嘴鸭。

  “监测到一个中国特有种,镇海林蛙,还监测到了两个稀有物种——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葛逸飞介绍,“它们的种群数量略有上升趋势,可以认为至少在最近这段时间,太湖溇港样区的生态环境是较为良好的。 ”

  “我们注意到,这边的生境是不断变化的,是相对自然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地区,各类生境都比较齐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成果,开发一些具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区域,指导其合理规划。”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思航表示。

  太湖溇港区域涵盖吴兴区织里镇与高新区,北邻太湖,兼具防洪、灌溉和湿地多重功能,孕育了丰富的水生与陆生生物群落。监测不仅能保护生态,还能挖掘“水利—生物—人类活动”的协同关系。

  “溇港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具有多重特殊意义,守护独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助力文化遗产与生态价值的融合,促进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可持续利用方式的发展,既是守护自然生态的需要,也是保护文化遗产、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副局长卢晴晴说。

  因溇而兴,古村焕新生

  润泽千年的太湖溇港,如何焕发新生?良好生态是根基。这些年,吴兴系统推进溇港区域生态治理,累计完成清淤651.8公里、751万立方米,新建生态护岸160公里,河湖交错的诗意田园风光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生态改善带来了人气。近年来,吴兴区以杨溇、许溇、幻溇、义皋、伍浦、庙兜等“滨湖六村”为核心,以41平方公里太湖沿线乡村为主战场,横跨高新区、织里两个乡镇14个行政村,打造“太湖新溇港”。

  在“太湖新溇港”的核心腹地伍浦村,早已不见传统乡村的模样。整洁的村道铺着青砖石,渔耕文化园内,双层茅草房顶与透明玻璃泡泡屋相映成趣。在村里网红茅草屋“不饮咖啡”附近,由老宅改造而成的“五湖书局”青创营热闹非凡,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正围绕乡创主题开展头脑风暴。他们是第8期青创营的学员,已经创作《村里偶遇86岁卷王?》《跨越几百公里也要吃的义皋早茶凭啥征服味蕾》等热门视频,用镜头展示着古村的人文和故事。

  曾经闲置的房子,如今成了青年创业者的交流地、村庄的文化新空间。他们把废弃的老屋变成“宋奶奶的美学空间”,在“一碗馄饨”行动中为传统美食贴上时髦标签……随着太湖新溇港建设的加速推进,伍浦村“儿童友好未来乡村”的定位也逐渐明晰。村里的老房被盘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公益项目儿童画国际巡展基地、老舍文艺基金会的少儿艺术剧场、红黄蓝教育总部启今集团暖芽研学项目等先后落地,让古村焕发生机,又吸引着更多优质项目集聚。

  “我被太湖的落日美景吸引而来,在这里从事童趣IP艺术设计,总是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偏旁部首艺术工作室主理人大海,对未来的乡创之旅充满信心。

  多种业态也为附近村民带来了许多弹性就业岗位,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到咖啡店里帮忙,再回家做饭打扫院子,这一天别提多惬意多充实呢。”村民笑着说。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