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一策一图”是源于“南阳实践”的环境应急方法,由于其针对性、操作性均比较强,近年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探索了“一园一策一图”“一路一策一图”等,提高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一X一策一图”的出发点和理念很好,关键在于实施好。笔者认为,要把“一X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好用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心用力。
一要把底数搞清楚。这是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基本依托,也是开展环境应急工作的根本保证。要通过调研、踏勘、走访、资料梳理等方式,把环境应急涉及的主要因子和情况搞清楚。以河流为例,要把流域内特别是河流基本情况,如枯水季、丰水季的流量、流速,河流沿线环境风险分布,有无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空间的类别、容量等搞清楚,还要把沿线建设的应急物资库(点)、建立的应急队伍情况也搞清楚。
二要把空间找准确。应急空间是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关键。只有把空间找准,才能为应急托底。仍以河流为例,要通过认真细致地实地踏勘,并借助无人机、测量雷达等工具,把河流沿线所有可用的应急空间全部找出来并准确定位,把应急空间的容量计算准确。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可利用的应急空间合理划分类别,并分析每处空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为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把策略定周密。针对不同类别的应急空间,充分考虑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制定操作性强、经济性好、易于实现的应对措施。比如水库,要根据水库主体功能、可用库容、地形特点、周边敏感点分布等,制定切合实际的应用策略,确保真正用时无障碍、好实现。原则上,应急空间都要进行多因素耦合模拟分析,以保证应对策略是周全、可靠与高效的。
四要把演练做到位。环境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响应方案的有效途径。要贴近实战组织演练,模拟真实情景,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演练,深入验证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实际效果。同时,借助应急演练来达到查漏补缺、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目的,为环境应急实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目前来看,一些地方的“一X一策一图”电子化不够、拓展性不足,是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现在的“一X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多为纸质版,虽有优势,但短板也较明显,如现场调用不方便、改进优化的内容难以实时体现等。若采用电子化形式,通过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登录查询则十分方便。如将其保存在云端,获得授权的人,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就可以调用。有权限的使用者,还可以借助工具,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如此一来,“一X一策一图”就会越用越好,始终保持最新状态,真正实现易用、管用、实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