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在行政处罚领域率先引入电子送达方式。今年,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我们在行政许可、政务服务等多方面全面推广电子送达的应用。”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南分局(以下简称市南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睿宏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市南分局始终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以创新为驱动,实施多项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措施,让惠企便民更快一步,赢得了广泛好评。
破题执法送达难题,全省首创开先河
在送达处罚决定书时,由于处罚可能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他们常以拒绝签字等方式阻碍送达,导致无法直接送达。多次尝试失败后,需采取留置、邮寄、公告等方法,这不仅延长了案件处理时间,增加了送达成本,还可能引发对执法文书合法性的质疑。夏睿宏介绍,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市南分局主动作为,在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率先开展执法文书电子送达工作。
上下联动是关键。市南分局在充分论证电子送达合法合规性后,与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紧密协作,在市生态环境执法一体化平台增设文书电子送达模块。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多次模拟执法文书电子送达工作,确保技术稳定可靠。
先行先试显担当。在一起禁止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案中,执法人员积极与当事人沟通,详细告知电子送达方式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当事人签署《送达地址确认书》并提供手机号码后,成功实现《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电子送达,这成为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首例执法文书电子送达案例。
数据跑腿提实效。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明确电子送达一经发送成功即视为送达。这一创新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大幅缩短送达周期。这不仅降低了送达成本,提高了送达效率,而且由于送达问题导致的行政争议发生概率也大幅下降。
政务服务创新升级,惠企便民再提速
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环节、最优的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办事成本。如今,“高效办成一件事”已经成为市南分局政务服务的新常态。
据介绍,市南分局在政务服务方面持续创新,不仅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结效率,还积极探索行政许可决定及政务服务事项的电子送达方式。
围绕中心精准发力。服务项目时,当事人关注办理时限和来回奔波问题。市南分局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内部沟通协调,研究依托电子送达系统实施许可决定送达的可行性。
为企解忧无缝对接。在市南区诺美德医疗美容医院项目中,市南分局在实现环评容缺许可的基础上,实施环评批复电子送达。企业负责人在审批部门出具批复的同时,即可在手机上收到文件,第一时间组织开工建设,项目落地时效大幅提高。
靠前提醒避免违法。市南分局管理科科长田建海介绍,针对辖区部分企业可能忽视辐射安全许可证、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问题,市南分局特设专人并建立年度许可证照到期管理台账,并利用电子送达系统提前发送提醒信息,确保企业不会因疏忽而触犯环境法律法规。
立体帮扶企业发展,构建服务新生态
夏睿宏介绍,近年来,市南分局始终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数据预警、线上诊断、线下精准帮扶以及云端长效跟踪于一体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构建形成“问题共治、成果共享”的治理新生态。
提前预警,定制服务。依托排污许可、在线监控、自行监测等数据平台,市南分局及时发现企业潜在违法风险,通过电子送达实施点对点预警。同时,主动倾听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帮扶问诊体检单”。
云端康复,闭环管理。“我们利用电子送达系统,将精心制作的‘帮扶问诊体检单’送达至企业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手中,其中详细阐述了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法律依据。”田建海介绍,工作人员会主动添加企业相关人员微信,提供法规政策解读、监测技术指导、整改节点提醒等服务,实现帮扶工作闭环管理。
及时告知,强化履行。针对辖区内被纳入2025年青岛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的6家企业,市南分局逐一通过电子送达系统发送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履行自行监测、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等法定义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和能力。